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全面振兴,是这一战略的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对点帮扶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勤劳的人民,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展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碧野兴乡实践队将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前往科左后旗甘旗卡镇,调研乡村振兴成果,并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
碧野兴乡实践队于8月11日前往科左后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开调研,以实际行动支持当地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实践队成员们前往科左后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当地工人师傅展开交流。在传统工艺人的耐心讲解下,成员们不仅了解了马具的制作流程,了解了不同大小、类型的马具在不同场合被赋予的含义,而且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极高的准确性和工艺水平,每一步都体现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马具不仅仅是用于骑行的工具,它的工序和装饰,都蕴藏着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它们承载着人们对家人的关怀与保护,对骑手平安的祈愿,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四胡作为蒙古族传统民族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实践队成员与四胡传承人们亲切交谈,了解四胡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交流中,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非遗传承能够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四胡等传统艺术形式是乡村文化的瑰宝,通过传承和发扬,可以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非遗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增长。将四胡制作、演奏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8月1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碧野兴乡实践队前往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巴克要系统化治理项目区展开实践调研,沙地上绿意盎然。“科尔沁沙地的沙砾粗,蒸发快,所以用‘深栽浅埋’法既能保水,又能抗风沙。”朝克吐说。“深栽浅埋”种植法是一种适用于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新型栽植技术,特点是深坑栽苗、浅层覆土,是传统种植技术的细化和改进。实践队成员们在朝克吐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他们的植树行动,“咱们先判断一下这个苗子的高度,然后确定需要挖多深的坑……”在巴克窑项目区植树现场,朝克吐在讲解植树要领的同时,手把手带着实践队成员用“深栽浅埋”法种树。每一步操作都显得那么细致认真:从投苗、回填土到浇水、二次回填土并踩实,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对大自然深深的敬意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承诺。在朝克吐的手把手教学下,成员们甚至可以采用深栽浅埋法独立种树,深切地体会到了新技术的微妙。“力争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近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持续在科尔沁沙地实施。”朝克吐坚定地对实践成员如是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为开展实地考察,促进民族团结,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实际效果,碧野兴乡实践队于8月14日前往塔奔诺义德村亲眼见证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变化,并通过与当地村民和干部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具体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塔奔诺义德村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重点帮扶对象,近年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驻村第一书记李广磊的带领下,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实践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村支部,详细了解了村支部的内设布局,深度调研了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帮扶下塔奔诺义德村支部会议室的变化。在实践队队员与驻村第一书记李广磊的交流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塔奔诺义德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得村内蒙古族群众与村干部们共同绘就了民族团结脱贫攻坚新画卷,村干部们牵头修建水利设施,修桥梁,挖沟渠,让“粮田”变“良田”,引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新征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李广磊还带头修建了文化广场,打造了“宜居宜业,和美五官”这一靓丽的铭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处在草原地带的塔奔诺义德村,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扶持下,国贫村塔奔诺义德村从脱贫攻坚稳步向乡村振兴迈进。碧野兴乡实践队于8月14日前往塔奔诺义德村黄牛养殖基地调研“铁牛”养殖项目,村民利用国家政策和学校的资金支持,投资开办了集体养牛场,并实施了“铁牛”养殖项目,即不论贫困户是否有产业能力,都可以从中受益,无产业能力者由村集体养牛场代养,为贫困户充分地提供了产业支持。塔奔诺义德村的养牛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它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8月16日,碧野兴乡实践队与甘旗卡教体局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调研当地教育政策,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当地学校对于特殊人群和贫困学生有完善的资助政策,确保这类同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注重日常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队员们表示,石油工程学院愿意每年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到青岛进行研学交流以开拓视野、明确未来规划。当地学校领导表示将全力配合石油工程学院各项教育振兴举措,推动政策落地实施,期待与实践队更深入广泛的合作,探索适合当地教育发展新模式、新方法。希望借研学交流让更多学生走出乡村,激发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并承诺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学习环境。
碧野兴乡实践队队员们还为塔奔诺义德村的孩子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是由学校校长郝芳院士担任总主编的国内首套介绍石油全产业链及新能源发展变革的漫画科普图书——《石油能源科普丛书》,这套丛书将帮助青少年了解能源、爱上能源,立志为能源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实践队队长刘宇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够由此激发能源强国梦,将来进入理想的大学中深造,更欢迎同学们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这片能源强国的沃土上深深扎根,为端牢国家能源饭碗贡献自己的力量”。
碧野兴乡,梦想启航。碧野兴乡实践队在科左后旗的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的活力。文化振兴,传承民族瑰宝,让传统手工艺与音乐绽放新的光彩;生态振兴,播撒绿色希望,为沙地披上盎然绿意;组织振兴,筑牢根本保障,引领民族团结共绘脱贫攻坚新画卷;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黄牛养殖带动经济蓬勃发展;人才振兴,把握关键所在,为孩子们点亮未来的明灯。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国家,社会各方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定能让乡村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荆成琰 摄影:荆成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