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英雄足迹,探寻国防底蕴

发布时间:2024-07-28浏览次数:10

为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增进大学生对军队和参军入伍的了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

20247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召开会议,以便确定具体行程安排、注意事项和人员分工等先前准备工作。

20247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进行队内宣讲学习征兵相关政策,全体队员观看官网宣传视频,火热军营热烈的氛围感染了全体成员。当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生征兵入伍意愿问卷调查,引导大学生树立参军光荣的理想信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应征入伍,提高征集质量,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

202471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全体队员走入基层进行调研,共同奔赴西海岸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退役士兵退役后的安置问题调查。

首先,步入西海岸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映入眼帘的就是专属的荣耀、永恒的使命荣誉展厅。工作人员通过回顾新区革命历史,缅怀新区先烈英模,表彰新区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展示新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等四个方面向全体实践队成员介绍相关信息。接着,实践队成员向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关于退伍士兵退伍后的就业和安置问题以及相关福利政策。两位工作人员详细解答,依托工作中遇到的实例进行分享,并给予实践队相关文字性材料。

20247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全体队员走入基层进行调研采访,共同奔赴国防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的调查,并拜访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实践队成员对徐科长进行采访,具体了解关于在校大学生入伍和毕业生入伍的优缺点以及大学生入伍之后的发展方向和历程等问题。

实践队成员参观民兵训练场、靶场、军史展陈长廊以及展览馆。展览馆内大致分为六个篇章,通过回顾百年屈辱与抗争,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的艰苦史以及建国后的自卫反击战,实践队成员深知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当天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黄岛区珠海街道,慰问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张玉佳,通过和退伍老兵的交谈,实践队成员被当年浴血奋战的精神打动,深有感悟,立志未来要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同样也拜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陈炳和,聆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老人回忆起当年,在国家的召唤下,他毅然投身军旅,告别家乡与亲人,奔赴朝鲜战场。战场上,条件异常艰苦,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但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202471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全体队员来到临沂依次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20247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前往位于沂蒙山区的红嫂纪念馆,组织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参观活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观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图片,了解红嫂在战争年代所做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沂蒙红嫂是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支持革命、献身革命的群体形象。队员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今后将以红嫂为榜样,要学习红嫂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立志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7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前往位于沂蒙山区的红嫂纪念馆,组织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参观活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观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图片,了解红嫂在战争年代所做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沂蒙红嫂是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支持革命、献身革命的群体形象。队员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今后将以红嫂为榜样,要学习红嫂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立志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经的沂蒙革命老区,一穷二白,经济落后,生活贫苦。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奋斗与拼搏的精神。

有两位满怀热血与抱负的村干部,他们扎根于沂蒙大地,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他们带领乡亲们开垦农田,引入新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为了改善交通条件,他们四处奔走,争取资源,修桥铺路,让曾经闭塞的乡村逐渐与外界连通。

还有一位从战场上归来的沂蒙老兵, 他把军人的坚毅和对家乡的深情投入到建设中。他积极宣传革命精神,动员乡亲们团结一心,参与家乡建设。老兵组织大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生态环境;他还推动村里兴办小型工厂,为乡亲们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总而言之,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让实践队成员受益匪浅。经过与老兵的交流,实践队成员对军人的奉献精神和坚韧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激励队员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挑战,乐观面对生活,也更增加了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通过此次实践,昭示和激励实践队成员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作者:郝伯荣 摄影:央宗卓玛、刘诗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