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为确保研究生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活动“不断线”和“常在线”,构建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学校研究生院组织发起博士研究生“青蓝”线上学术论坛。论坛以各教学院部组织分论坛形式展开,共分为“地学院”、“石工+储建”、“化工+理学院”、“机电+控制+计算机+海空”、“材料+新能源”、“经管+马院+文法”六个分论坛,分论坛每周举办两场报告。
博士研究生“青蓝”线上学术论坛石工学院分论坛于4月9日正式开始,报告均采用腾讯会议线上形式进行,目前共举办了四场报告,来自各学院累计三百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
4月9日,首期论坛邀请黄丽娟博士做“注空气驱油过程中油气爆炸风险分析及特性研究”报告,报告针对轻质油藏和稠油油藏注空气研究,建立了注空气爆炸的事故树模型;并通过对单组分气体(甲烷、乙烷和丙烷)和天然气混合物的爆炸实验分析,研究压力、温度、气体组分、引爆方式对爆炸极限、临界氧含量和爆炸压力的影响,从而建立天然气-空气混合物的高压高温爆炸极限预测模型;研究通过高压条件下稠油-空气混合物的燃爆实验,揭示了压力、原油组分对稠油自燃爆和点火燃爆温度及爆炸压力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防爆和减爆措施。
4月12日,王晓宇博士做“支撑剂非均匀分布及裂缝闭合对页岩气藏产气的影响”的报告,报告聚焦页岩气藏压裂开发数值模拟研究,介绍了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孔隙网络模型和离散单元模型,对闭合裂缝导流能力敏感性规律进行表征的方法;展示了考虑支撑剂不均匀分布和裂缝导流能力应力敏感效应的页岩气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了支撑剂泵注策略对页岩气藏产能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压裂设计与页岩气藏产能分析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4月22日,廖波博士做 “流体中甲烷水合物分解的分子模拟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明确流体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钻采、特别是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保护和防止井筒中水合物的二次生成至关重要;研究建立了粘土矿物孔隙天然气水合物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钻井液在不同侵入速度下对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4月27日,李冠群博士做“考虑强制压力和渗透作用的页岩多孔介质中自发和强制渗吸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的报告,报告围绕页岩油藏多孔介质中自发渗吸和强制渗吸机理,利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就微观作用机理、半解析解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根据SEM和XRD实验,考虑孔隙形状对毛细管力的影响,以及不规则三角形和矩形的角流,将页岩孔隙分为有机孔隙、脆性矿物孔隙和粘土孔隙;同时,根据三种孔隙的性质,建立了毛管渗吸动力学模型,确定了页岩中自发和强制渗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毛管束模型和物理劈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将数学模型升级为岩心尺度模型,更符合页岩岩心实际油水渗流规律;最后,基于自发渗吸和强制渗吸实验,对半解析解模型进行正确性和有效性验证,为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撑。
报告结束后,在场学生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各自研究方向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论坛主讲博士根据自身科研学习经历,对科研问题进行解释和交流,现场互动热烈,学术热情高涨。
石工学院历来重视科研学术氛围,一直秉承“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教育理念,坚持“科研为根,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结合目前新形势、新需求,努力推动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风清气正、诚信严谨的学术氛围,塑造研究生惟真惟实的学术品格,努力培养一批国家能源战略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