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五千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习近平主席在国内考察调研时指出。为了更好地体会非遗文化人的劳动精神,5月30日上午,石油工程学院本研石1902葫芦雕刻文化调研队一行5人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古城进行调研,探访当地的葫芦雕刻文化传承人——“傅家姊妹花”。
作为即墨古城小有名气的年轻手艺人,傅文静和傅文贤两姐妹被形象地称为 “古城姊妹花”。据了解,姊妹俩生在木雕世家,祖辈几代都以木雕技艺为生。姊妹俩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了葫芦雕刻技艺,很久以来便仰慕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并且顺利地成为了葫芦雕刻省级传承人王树峰先生的徒弟。在接受“回徒帖”时,傅文静表示:“我们今后一定会勤学苦练、用心钻研,努力将雕刻葫芦技艺发扬光大,为传承民间艺术和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如今,两姐妹在即墨古城拥有了自己的门店,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葫芦纪念品,根据傅文贤介绍,雕刻葫芦的制作周期非常长。“葫芦的雕刻要经过挑选葫芦、刮皮、晾干、抛光、设计、雕刻六个步骤。为了让葫芦色泽均匀,单就晾晒一步就需要三个月,雕刻的工序就更复杂了,从打底稿到细节处理,总共需要刻十几万刀,甚至是几十万刀。”傅家姊妹花表示,现在的葫芦雕刻一般采用大机器生产,但他们从一开始就坚持纯手工制作,目的就是希望传统的葫芦雕刻文化得到传承,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人工生产,然而两位文化传承人坚守本心,坚持用手工制作,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今天的拜访,不仅使我了解了葫芦雕刻文化的魅力,更让我坚定了保护非遗文化的决心。”调研队队长张欢对傅文静和傅文贤说。离别之际,两位文化传承人向调研队赠送了葫芦纪念品,以此来激励同学们用行动来保护传统文化。
本次探寻古城非遗文化之旅,不仅使得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调研,从实践中获取真知,而且增强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的文化认同,加强了文化自信。探寻非遗传承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深刻体会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并将其精神应用于学习生活中,为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石工学院 李家豪)
傅文贤为调研队讲解葫芦文化 张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