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新冠疫情对牧区生活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队员李刘彬于7月11日至20日分别对几位牧区生活的牧民进行了线上采访,围绕疫情不同阶段牧区的防控措施,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价格变动,饲草料的供应与畜牧生产状况等情况展开了调研。
队员了解到,在疫情防控初期,鄂尔多斯市政府反应迅速,于1月底之前就开展了疫情防控,通过在村庄入口设卡检查、广泛宣传禁止集会等方式,有效抑制了病毒的输入与二次传播,并组织志愿者对牧民提供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口罩和消毒液等卫生用品。自疫情发生以来,牧区生活物资供应较为充足,农牧民生活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小,生活用品价格也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据牧民介绍,因为牧区各个家庭住所相隔较远,只要活动范围不太大,疫情期间的生活也与平常无异,但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还是造成了较大冲击。部分牧民介绍到,疫情期间,由于政府提供的干草较少,他曾把地里的秸秆粉碎,来补充干草的不足以饲喂牛羊。疫情稳定后,干草饲料的价格小幅上涨,但是仍可以接受。还有牧民叙述到,疫情稳定后天气转暖,经过几次降水,牧草生长旺盛,对于自家牛羊的放养非常有利,饲料的购入有所减少。至5月,内蒙古以及各地、省确诊人数减少,疫情得到了控制并基本趋于稳定,撤销了村、路口的检查卡。但在乡镇嘎查等人员易聚集的办事处仍需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员对新冠疫情对于牧区的冲击有了大体的了解,队员们深切地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党员身先士卒、群众团结一心所形成的“中国力量”,成为了中国能够对抗疫情的关键。
(石工学院 李刘彬)
羊出栏的场景李刘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