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学院发展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学院全体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对外合作交流、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今天,在即将告别2022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一年来石油工程学院这些重要而特殊的时刻,重温我们一起奋斗的光辉历程,共同开启学院2023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1.学院以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学院以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示范学习,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支部共建、集中研讨、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推进学习。研究生导师全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组会,青年学生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方式载体,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学习实效。学院落成启用“向党心·石油魂”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教育基地,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党员教育平台载体,启用以来接待参观人数累计达15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院师生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学校党委书记王勇,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中国海洋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耀臻为党建教育基地揭幕
管志川教授讲授微党课
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3.我国油气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
9月,由孙金声院士牵头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超深特深层油气钻采流动调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直接经费6000万元,资助期5年,这是学校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也是我国油气领域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超深特深层油气钻采流动调控”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依托单位,联合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申报。项目面向保障油气安全供给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围绕抗超高温高盐钻采工作液材料、恶性漏失防治、流动调控软件和智能调控技术等“卡脖子”难题与重大技术瓶颈,依托油气领域一流平台和领军学者,开展超深特深层油气钻采流动调控基础研究,创新超深特深层油气钻采流动调控理论和方法,开辟超高温压、超高盐、超高应力地层钻采流动调控国际学术前沿,引领国际超深特深层油气科学与技术发展。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考察会现场
4.学院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师生齐心共克时艰
在学校因疫情防控实施静默管理期间,学院师生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履职尽责,勇挑重担,为筑牢疫情防线,确保师生健康安全,保障学院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班子全心投入,时刻关注师生思想动态,不断优化管理服务;学院师生踊跃担当志愿者,积极参与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和送餐服务;学生工作队伍全员到岗,保障学生学业生活正常运转;学院学生自觉服从安排,保持乐观心态,安心学习。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展现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石工速度、石工温度和石工力度。
教工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学生楼宇值班等服务工作
教工志愿者为学生送餐
5.出台并落实《关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
面向新时代,为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标准完成学院“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3月,学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可细分为四个分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立足拔尖创新培养目标,构建深度融合的学科、科教、产教协同育人体系;贯彻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更高质量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四个体系之间互相关联、互为支撑、互有融合,有机组成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石工方案”。
“能源报国·能源强国”博士团赴延安和长庆油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学院首期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
6.获批智能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系列重要科研项目、奖励与人才称号
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我校申报的“智能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智能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油气勘探、开发、计算机、软件、数学等相关学科,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和东软集团等优势力量共同建设,主任为我院姚军教授。
2022年度,学院还获批一系列重要科研项目、奖励和人才称号,除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外,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培育和引进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其中国家“优青”1人、“海外优青”3人,国家“青拔”1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其中杨永飞教授负责的“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资助经费499万元;袁彬教授负责的“CO₂驱油埋存强化体系与注采优化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牵头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7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分别为孙金声院士牵头完成的“复杂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高效控制技术及工业应用”、戴彩丽教授牵头完成的“纳米流体协同清洁压
裂液与压裂排驱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复杂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高效控制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答辩会
7.获批申报“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成立“油气+人工智能”实验班,获评一批省部级教学项目与奖项
2022年,学院重点布局能源领域技术发展新方向,筹建“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8月份顺利完成线上申报,这也是学校今年唯一推荐增设的新专业。同时,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学院不断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建设成立“油气+人工智能”实验班,设立“智能油气工程”微专业,并实现首批顺利招生。学院持续推进“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工程。本年度1人获评青岛教学名师,2课程分获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秀共享课程,3课程入选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获批立项各级教改项目15项,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获批申报“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
首届实验班学生在油气智能相关单位开展认识实习
8.成立博采书院,试行“学院+书院”人才培养模式
11月17日,学院成立博采书院,标志着学院“三全育人”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入新模式。博采书院以学院大厅为主体,为师生打造共同交流的一站式育人社区。博采书院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紧紧围绕“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两个核心理念,在思想引领、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等方面设计系列通识与第二课堂课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副校长周鹏与党委副书记马国顺为博采书院揭牌
博采书院
9.制定《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启动“导学思政月”系列活动,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学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培养,学院先后出台了《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管理办法》等文件,并策划启动了“导学思政月”系列活动。其中,导师岗位管理办法从规范导师岗位管理和提升导师育人质量两个角度发力,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机制。11月,学院启动2022年导学思政月系列活动,活动旨在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丰富导师和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和成长的平台,积极营造“教学相长、师生相宜、团队共建、和谐美好”的优良导学氛围。
学院出台《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
“导学思政月”系列活动
10.学院男子排球队时隔21年再获教职工排球赛冠军,学生薛冬雨打破学校尘封34年与58年的100米、200米纪录
6月1日,学校2022年教职工排球赛决赛,学院男排直落三局击败对手,以六战全胜的骄人战绩捧得冠军奖杯,这是学院时隔21年,再次获得学校排球比赛冠军!比赛中,学院男排团结一心、默契配合、迎难而上、敢打敢拼、沉着应战,取得了多场困难比赛的胜利,最终以不败战绩夺冠,展现了石工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
5月13-14日,在学校运动会上,学院体育健儿捷报频传,其中2018级本科生薛冬雨以10.85秒速度打破了学校男子100米尘封34年纪录,以22.50秒速度打破了学校男子200米尘封58年(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纪录。
学院时隔21年再获学校排球比赛冠军
2018级学生薛冬雨连破学校尘封多年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