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穷二白”到“共和国工业的血液”,在新中国的成长史中,石油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主体能源地位迄今无法超越。
其间,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beplay安装,培养了一代代石油人,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在为中国石油工业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大量优质人才的同时,也以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长远科学的战略布局,谱写了建党100周年辉煌史诗的一个华美篇章。
[ 厚重历史 ]
因油而生 同心家国
石油工程学院自1953年诞生之日起,始终与祖国的命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能源供应严重匮乏,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了北京石油学院。新生的石油钻采系率先挺身而出,满腔“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投身石油会战,支援石油高校建设,化解了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燃眉之急。
1957年,即将毕业的钻井专业54级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朱德副主席写信。朱德副主席很快回信,勉励大家以艰苦奋斗和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
伴随着共和国风雨兼程,1961年6月,经石油部批准,北京石油学院石油钻采系更名为石油开发系。1987年9月,增设油藏工程专业,本科专业为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三个专业。1994年,三个专业合并调整为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开发系改名石油工程系。1999年2月,石油与天然工程学科获批设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石油工程系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在当时整个国家能源行业“大上快干”“保供应”的发展背景下,石油工程学院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回顾近70年成长历程,石油工程学院始终将“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立命之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以院士、战略企业家为代表的2.1万余名毕业生,取得了以2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为代表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能源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院师生员工攻坚克难、追求卓越、高质量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新格局,交出了“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出色答卷。
邓小平同志会见我院校友王德民
[ 生机勃发 ]
因油而强 追求卓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今,石油工程学院站在了“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学院以“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秉承“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价值追求,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文化兴院”治院方略,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科建设日趋完善、人才培养逐步深化、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使学院走在了发展的第一方阵,向着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办学目标奋进。
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二级学科:海洋油气工程
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海洋油气工程
本科专业 :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均为国家一流专业)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获评A+
2017年,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公布的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排名第三
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排名第二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2019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行榜中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3个专业位居榜首
2019年3月,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2020年9月,工程学科排名跻身世界百强(81/1624),超过对标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411/1420)和俄克拉荷马大学(561/1420),进入世界前列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
教授、副教授146人
两院院士(含双聘)7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长江”)4人
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4人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4人
海外特聘教授8人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
全国模范教师1人
高被引科学家1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3人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
创新驱动发展,科研实力硬核
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研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双一流”学科与非常规油气开发重点实验室建设
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
“111”创新引智基地3个
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
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支持计划1个
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平台17个
“十三五”时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高级别项目101项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多项
国家发明专利700余项
发表三大检索收录的高水平论文1100余篇
出版专著和教材60余部
年均科研经费1.75亿元
放眼全球,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拓展
发起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100余场
创办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分会,并获得2020年第十二届国际多孔介质协会全球年会举办权(首次在欧美之外的国家举办)
新增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1项欧盟H2020国际合作项目
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选聘60余名国外知名教授和优秀专家来校讲课
24人次在国际组织与学术期刊任职
开设英文课程30门,本科生19门,研究生11门
援助创建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姚军获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SPE向个人颁发的最高荣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学生分会,在实践中打造了两个品牌活动——石油汇:中国国际学生石油论坛(CISPF)和暑期青年国际课堂(ETYDIF),连续两年获得“Gold Standard”荣誉称号。
我院学生获第十八届PetroBowl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全球24强
[ 志存高远 ]
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新声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新一轮石油革命蓬勃兴起,深井超深井、深海油气、可燃冰等一系列摆在我们面前的技术难题与壁垒需要我们去攻关、去突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在向我们行业招手,未来的智能油田等待我们去建设!
我们有最坚实的保障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优秀工作案例
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学院将巩固发展“全国党建标杆院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接续传统,改革创新,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党建业务“双促双进”!
我们有最宏伟的愿景
——中期(2035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整体实力跻身世界前5,海洋油气开发特色鲜明,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德克萨斯A&M大学同一层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远期(本世纪中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整体进入世界前列,具备由国际学术大师引领的世界一流研究团队和创新平台。
我们有最显著的优势
201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石油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2018年,通过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认证。
2019年,石油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3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2个专业均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9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行榜榜首。
为新时代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石油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构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现了专业核心课程全部精品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2门课程获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国内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出一批杰出毕业生,如以汪东进为代表的战略企业家;以高德利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秦文贵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以及一批以“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入选者马搏为代表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其中4人成为两院院士,12人成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毕业生足迹遍布海内外各大油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士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德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根生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杨华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汪东进
我们的发展前程似锦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7年超过90%,签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行业人数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75%,40%以上毕业生签约世界500强企业,俨然已成为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这里校园环境优美秀丽:
-
这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这所英才辈出的高等石油学院
是比你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石油梦的地方!
欢迎报考beplay安装
我们在这里等你!
石油工程专业
招生人数:300人
专业代码:8150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招生人数:60人
专业代码:081901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
招生人数:60人
专业代码:08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