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杨安摄影
7月9日-11日,“第二届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年会暨第四届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6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百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会议。
本届年会与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分会、中国力学学会渗流力学专业组、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研究中心承办。大会共举行27场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孔隙级流动模拟、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多尺度和多物理场问题求解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展示了多孔介质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前主席Oleg Iliev出席并致开幕词。姚军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期待会上展示多孔介质渗流最新研究成果,希望会议的召开对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Oleg Iliev对多孔介质渗流与数字岩心分析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多孔介质协会进行简要介绍。
会议特邀张东晓、Birol Dindoruk、Abbas Firoozabadi、Roland N. Horne四位美国工程院院士进行主题报告。
张东晓院士作题为《机器学习方法在多孔介质渗流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来学习地下水流方程和污染物输运方程,并将该方法结合数据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参数未知的物理过程。
Birol Dindoruk院士作题为《多尺度多孔介质渗流与尺度升级中的挑战》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目前多尺度多孔介质渗流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多组分多相流动模拟与岩石-流体相互作用是未来多孔介质渗流研究热点。
“对于常规和增强型地热储层,断层和裂缝是主要的流动通道。”美国工程院Roland N. Horne院士这样认为。他在题为《裂缝粗糙度对渗透率-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主题报告中指出,经验模型通常用于计算应力作用下裂缝渗透率的变化。但由于缺乏可用数据和剪切实验相对困难,可选择位移不连续边界元方法与综合互补(DDM)替代。
Abbas Firoozabadi院士作题为《常规-非常规油气藏的宏观数值模拟与分子模拟研究》主题报告。Abbas Firoozabadi院士展示了基于二维和三维非结构网络的高阶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任意几何形状和裂缝复杂性条件下进行高效和准确的油藏模拟。Abbas Firoozabadi院士同时指出分子吸附模拟中页岩干酪根介质模型构建应采用柔性原子模型。
近年来,油气渗流研究中心已承担一批国家课题,在国内外知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it., Nano Lett.,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Int. J. Greenh. Gas Con., J. Comput. Phy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和《石油学报》等发表SCI和EI论文200余篇,提出现代渗流的理论架构,形成了从微纳尺度渗流到缝洞大尺度渗流等特色研究方向,丰富和发展了油气渗流力学理论,在国际油气渗流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转自学校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