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合作
我院赴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石化工程院交流
作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1-04 访问次数:505

10月20日―21日,院长孙宝江、副院长王业飞带队一行11人分赴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院校科技交流,探讨院校在科研领域合作的新方向、新途径。中海油研究总院钻完井总工程师周建良、中石化工程院院长路保平出席交流活动并讲话。
与油田等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院校合作、院院合作”关系是推动学院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本次科技交流重点围绕“深水钻完井井控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技术、油气井力学、油气井岩石力学、深水固井技术、水合物开采技术”等问题展开,我院教师与两个单位的专家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介绍了我院在钻完井方向的先进成果和前沿技术。交流期间,孙宝江、邱正松、程远方、步玉环、王成文、孙明波、徐加放、史玉才、高永海等分别作了题为“深水钻井井筒多相流动与压力控制”、“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究新进展”、“油气工程岩石力学研究进展”、“深水安全固井关键技术研究”、“深水固井低温窜流机制与调控方法研究”、“生物柴油钻井液研究与应用”、“深水钻井液研究”、“油气井管柱力学及井下测控技术研究”、“深水钻井与测试过程中的水合物问题”的汇报。
在10月20日与中海油研究总院的交流会上,孙宝江院长回顾了近年来与该单位的科研合作情况,并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特色研究方向与成果。中海油研究总院靳勇介绍了中海油研究总院的情况,谢仁军、许亮斌等工程师围绕“十三五近海领域组完经科技发展规划”、“深水钻完井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做报告。周建良总师指出,通过此次交流对我院科学研究实力、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针对目前在低渗透边际油田开发、稠油开采、深水问题、大位移井开发等问题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双方的技术交流对谋划“十三五”、督促“十三五”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我院交流中展示的成果和前沿研究课题,总院会分部门逐一梳理,进一步落实合作意向,同时他希望以“问题驱动、目标导向”为目标,双方开展切实可行的合作交流。
10月21日,与中石化工程院进行了技术交流。孙宝江院长代表学院感谢该单位对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特色研究方向与成果。中石化工程院丁士东处长介绍了“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基本情况,路保平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双方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中石化工程院具有一流的实验中心和试验基地等优势条件,今后将愿意为石油工程学院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此次交流活动为双方以后共同承担新的攻关项目奠定了基础,工程院一直秉承“开放办院、协同创新”的建设理念,希望双方能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从基础理论研究、前瞻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加强合作。同时他希望我校在工程院建立“研究生培养工作站”,选拔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进入工作站,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石油行业技术的发展。
孙宝江院长在总结中强调,通过学院与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石化工程院的调研交流,加强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深入了解,拓展了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希望围绕“十三五”规划双方建立有效的合作意向,与两个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方式,开展不同层面的技术交流,发挥各自特长,为双方持续长远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海油研究总院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谋机构,主要为公司业务提供常规和纵深性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业务范围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经济评价及新能源研究等各个领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和中国海油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每年承担300余项各类科研生产任务。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行业、省部级、总公司级各类奖项6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余项。已建立深水工程、提高采收率、地球物理、边际油田开发四个国家及总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6月26日,是石油工程业务发展的参谋部,石油工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支持中心。主要从事石油钻井、完井、测井、录井、测试、储层改造及海洋石油工程等的发展规划、科研攻关、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0余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0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奖92项,申请国家专利358项,国外发明专利6项,制定了数十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拥有国际先进的岩石三轴应力测试系统、钻井模拟试验台架等大型研究设备300余台套,设计分析软件100多套,拥有岩石力学、钻井液与完井液、储层保护、固井、井下工具等8个实验室、1个中试基地、3个试验基地。

(赵晓燕 报道)

Baidu
map